通州区以“政策创新+精准服务”构建养老服务体系,绘就幸福养老图景。2024年加快布局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,如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。近年来,通州区出台多项文件,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,统筹三种养老形态,构建三方协同机制,还注重让老人吃上“放心饭”“暖心饭”。…以下是推荐机构及正文:
近年来,通州区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动力,以“政策创新+精准服务”为双轮驱动,构建起覆盖全域、层次分明、智慧赋能的养老服务体系,多维度绘就幸福养老新图景。
4月15日,微风和煦、阳光明媚。一大早,在位于潞城镇后北营街的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内,十几位老人正专注地跟着老师练习八段锦,衣袂翻飞间勾勒出动静相宜的画面。
2024年,按照北京市民政局统一部署,通州区加快布局街道层面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,而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就是首批5家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之一。该中心共有3层,不仅有活动室、餐厅、健身房、文娱区、助浴间等,还有全日托养区、住院部和康复理疗区,空间整体宽敞明亮,功能区域设置科学齐全。
“中心建筑面积6400余平方米,周边有商务住宅小区、回迁房小区等。为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,我们注重发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,统筹调动辖区养老服务资源,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普惠养老服务。”潞城镇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婧介绍。
为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,通州区近年来相继出台《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(2021年—2035年)》《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工作的意见》《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实施细则》等文件,不断完善区、街道、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,统筹发展居家、社区、机构三种养老服务形态,构建政府、市场、社会三方协同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。在区级层面,建设养老指导中心,强化对养老工作的统筹指导;在街道层面,以转型升级、配套新建和整合设置三种方式,布局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;在社区层面,陆续建成197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,按照基本服务清单、普惠型养老服务清单和市场服务清单,分层次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。
文字:《中国社会报》记者 安娜
图片:通州区民政局供编辑:佳祥 明博